日前,工信部火炬中心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结果,佛山共2家载体获A级(优秀)评价,佛山广工大研究院(下称“研究院”)占一席位。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研究院第7次获得该项殊荣,孵化模式再一次得到权威认可,也是研究院因地制宜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有力体现。
作为企业项目茁壮成长之地,佛山广工大研究院经过11年的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摇篮”。一家高水平国家级孵化器,能给地方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打造科技产业互促双强生动样本
作为国家级孵化器,研究院在培育孵化企业方面打造了一套成熟的服务体系,为入驻项目提供“政策、人才、技术、市场、融资、品牌”的“6个1”服务,通过打造“企业家+科学家”孵化模式,成功吸引林挺宇、崔成强、谢晖等一批国家级人才到研究院创业,累计引进秦磊、王世全等300多名国内外高端人才,引进孵化316家高科技企业,其中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2家,积极为佛山制造业提速升级赋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走上科技创新“快车道”。
佛山广工大研究院。
发展势头良好,汇聚大批高科技企业和高质量人才的广工大研究院就是一个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生动样本。今年,南海区与广东工业大学(下称“广工”)签订了佛山广工大研究院三期建设合作协议,背靠广工资源优势,研究院三期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在技术研发方面,今年上半年研究院启动与华兴玻璃、原点智能、天波信息等南海 5 家龙头企业共建技术研究中心,打造企业创新样板,助力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在人才引育及服务方面,今年已引进广工王启民教授、汤晖教授、魏玉章博士等10名高端人才;为南海培养及输送广工大硕士研究生73人,被区教育局评选为2024年度南海区产教融合优秀典型案例。
在成果转化方面,运营智汇+、机器人超市等产业细分领域成果转化平台,汇聚超30万个科技成果,超2800名专家人才;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云平台线下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运营,助力南海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又一新名片。
在项目引进方面,半年时间便吸引了捷顺科技、昇隆泰新材料、拓新半导体等一批高成长企业入驻研究院及加速器。此外,研究院联合佛山市政府、青橙资本等打造双创基金规模已扩至2.1亿元,助力更多优质项目快速成长。
相对于传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院更像是一个造血者,基于产业链、加速创新链、融入资本链,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全链条精准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力撑南海制造业当家。
打造可复制高水平“孵化模式”
走进位于南海狮山的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下称“集创中心”),整洁宽阔的柏油马路、规划有序的停车位、“科技范”十足的机器人吉祥物……在研究院运营下,集创中心正呈现一幅现代化活力新厂房画卷。
聚焦机器人产业生态,集创中心已聚集罗庚机器人、大捷智能、非夕科技等机器人领域上下游企业53家,打造了全国首家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超市。其中,罗庚机器人在打磨抛光应用领域,连续控制精度、实时响应速度和自动化量产稳定度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填补了多个行业在高精度打磨领域的应用空白。
由研究院运营的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
在距离狮山不远处,佛山广工大研究院(里水)加速器掀起项目入驻热潮。围绕南海里水产业发展所需,研究院主动谋篇布局,围绕“科学家+企业家+基金”模式,在里水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器。“在技术研发、市场对接、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研究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入驻企业拓新半导体创始人兼总经理曹亚国说,拓新半导体专注于半导体封装设备和塑封模具研发、生产、销售,立志把设备产品做到全球前列。
包括拓新半导体在内,里水加速器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上下游领域,已引进龙为智能、博粤新能源、中科仁昌等20多家高成长性企业,吸引来自中南大学博士陈小波、英国杜伦大学博士后丁少华等国内外多名高端人才,打造可复制的高能级“加速器模式”,推广至南海各镇街,助力南海打造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博粤新能源联合创始人陈小波(左)。
接下来,研究院将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做实“6个1”企业服务体系,通过打造“企业家+科学家+基金+载体”模式,孵化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结合南海镇街产业发展方向,与各镇街共建产业孵化器或加速器,走好产业与科技融合聚变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