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转化到生产线上?佛山广工大研究院近期获得的两项省市级殊荣,彰显了研究院在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的硬实力:日前,研究院与广东工业大学、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凭借项目《全屋智能连接与感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斩获2023年度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该项目先后申请专利100多项,累计实现销售超过19亿元,正在云米电器和栗子科技加速进行产业化推广。此外,研究院凭借《面向PCB行业的高速高精度AI视觉缺陷检测技术》项目获2023年佛山市高价值专利成果转移转化大赛优秀奖。
十年来,在南海区委区政府、区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佛山广工大研究院主动谋划、积极探索,依托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广东省半导体智能装备和系统集成创新中心,打通了成果输出-中试熟化-产业化通道。同时,研究院通过打造智汇+、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云平台、机器人超市等多元特色平台,联动广州大学城等高校专家以及南海技术经理人联盟开展供需对接、行业专题培训、科技沙龙等活动,打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之间的技术壁垒,在加快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过程中构建了典型的佛山样本。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头是科创平台,一头是制造企业。如何把双方有效对接,并突破地域时间限制,及时导入所需资源?这需要系统化多元协同。2020年,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云平台(以下简称“南海平台”)应运而生。在南海区科技局的指导下,南海平台依托广工大研究院运营团队,汇聚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33家科创平台,以及行业协会、科技服务机构等资源,围绕南海七个镇街的重点产业,通过搭建桥梁、整合资源、线上互动、线下对接的模式,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逐步打造成南海产业科技创新的专属“科技淘宝”。目前平台累计上线科技商品超2000项、共享仪器超600台,汇聚高校专家、创新平台科技副总等676人。
依托佛山广工大研究院运营团队打造的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云平台。
线上建设成绩斐然,线下对接融合创新。截至2023年底,平台累计建设成果转化示范点7个,组织产业供需对接会、成果路演、科技沙龙等活动超90场;同时研究院依托各特色平台,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挑战赛等国家级赛事,线上线下对接企业超200家,实现“平台+活动+企业+人才”深度融合,促进资源流动共享。
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需要既懂市场又懂技术的技术经理人充当“翻译官”。对此,研究院成立一支集算法、软件、控制传感系统设计于一体的技术研发团队,研发项目《面向PCB行业的高速高精度AI视觉缺陷检测技术》继斩获中国发明协会2021年度发明创新奖一等奖、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特别展金奖后,又获2023年佛山市高价值专利成果转移转化大赛优秀奖。该项目攻破了超高分辨率图像特征精准定位与高速智能识别技术,针对PCB线路板表面复杂缺陷成功实现了高速、高精度、高准确度在线检测。这支技术团队还争当技术经理人,主动出击找市场,近几年来已为广东省内制造业企业带动生产效益约1.5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让企业“摸得着、看得见”。
研究院刚刚获得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的《全屋智能连接与感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就是技术经理人“牵线搭桥”成果转化落地的一个典型案例。该项目已先后申请100多项发明专利,累计实现销售超过19亿元,形成利润1.1亿元,在批量家用电器智能连接、基于通感一体信道状态信息技术的动态感知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
坐落在佛山的百威啤酒工厂,承担将近百威啤酒全球20%的供应量,生产车间内的通道摆满各式各样的货物,视觉盲点较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研究院研发团队获悉现场环境与百威的急迫需求后,担任技术经理人与技术开发双角色,定制开发“AI不安全行为识别技术”,并成功在百威生产车间落地应用。该技术能够自动识别人体、叉车及人体着装PPE等多个目标,准确率达99%以上,助力百威打造世界级智能工厂。
以前,大家提起“成果转化”总是很笼统,没有拆分成更细的步骤和方法,所以可操作性差。为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就必须要有更多的技术经理人为地方产业提供服务。2021年,在南海区科技局的指导下,研究院联合南海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打造技术经理人联盟,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成果推广、转移转化服务。目前,该联盟已有72家机构142名技术经理人在联盟备案,累计收集技术需求超250项,服务地方企业超400家。
搭平台、链资源、组团队、筑生态,佛山广工大研究院正一步步助力地方产业与科技成果转化落入实处。研究院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围绕“企业家+科学家”模式,加速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产业化;以本地产业需求为出发点,升级完善“线上+线下”成果转化生态圈,推进成果与市场、与企业双向奔赴,打造大湾区成果转化转移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