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灶有一座货真价实的“零碳建筑”,“氢电小屋”可实现智能调度、全天候零碳供电供热,你是否也想去体验一下?
走进广东康士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车检测设备产线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而在园区的另一头,一间“氢电小屋”格外显眼,这是企业最新创新成果——应用光伏发电和自研的智慧氢能平台,形成了“光伏+制氢+储能+发电”一体化的多元互补能源发电微电网系统。
天气晴朗的时候,“氢电小屋”运行一天,其太阳能光伏可累计发电60余度,不仅能满足小屋全部用电需求,还能为小屋隔壁的多个汽车充电桩使用,也就是说,当你的新能源汽车开进广东康士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时,可随时为您的爱车充电。
那么用不完的电该如何处理呢?如果用电池进行存储,则无法避免长期储电的流失,但储氢却不会发生任何流失,因此“氢电小屋”则是将多余的电直接用于制氢,并将氢气进行存储,当天气不好,太阳能光伏发电量不够使用的时候,存储的氢气通过燃料电池发电供用小屋使用,填补阴雨天气太阳能的能量不足。氢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能通过水进行热传导,存储到水箱和地源热泵相结合,随时为小屋进行供热。
简而言之,“氢电小屋”先将太阳能转化成电,电再制氢和储氢,氢气再通过燃料电池产生电和热能,“光—电—氢—电(热)”之间能量转换和能源互补,真正实现了高效转化、零碳排放的“未来居家”清洁供能系统。
“氢电小屋”的智慧大屏终端,可以实时控制能耗系统,对小屋中所有能耗体系进行实时监控并精准控制各项能源消耗,帮助零碳建筑目标精准实现。
“空调、电视、电脑、手机、洗衣机……中国家庭每月的平均耗电量在100度以上。“氢电小屋”是作为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样板”,也是人们未来生活的写照。
目前,“氢电小屋”的HPC氢储能产品已取得欧盟认证,并在德国获得很好的市场认可。更值得关注的是,康士柏正在探索“氢气无火催化燃烧”,突破氢气更高效率的供能应用。
康士柏的传统产品包括燃油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线、安全性能检测线、环保检测线、系统软件及加载制动检测台等。公司生产的产品覆盖了国内近2500余家安全检测站,相当于国内30%的安全检测站都采用了康士柏的产品,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和河南市场,这个数字更是分别高达90%以上。
作为中国第一家获准加入全球机动车检测委员会(CITA)的检测设备企业,其检测业务还覆盖英国、德国、新西兰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康士柏也紧贴市场需求,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研发一系列高效、精准、智能的新能源汽车检测设备。他们的检测设备集成了绝缘检测、电位均衡和电池管理系统(BMS)通信检测,能够通过真实的充电模拟和与电动汽⻋的数据通信,对电动汽车进行全面有效的安全测试。
作为传统机械行业的康士柏公司为何会跨赛道发展氢能?这源于一次偶然机会。康士柏公司总裁郭颖斯女士之前选择落户丹灶,原来看重的是这里拥有9500多家从事相关五金生产的市场主体,可以更好地配套他们企业的生产扩能,但没想到传统的“中国日用五金之都”的氢能产业也在蓬勃发展,这里汇集了超70家氢能企业及机构,补齐了氢燃料电池及系统8大关键零部件,形成了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较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条。
经与博士团队深入对接、开展市场调研,郭颖斯很快找到了氢储能这条新赛道。随后,郭颖斯带领研发人员着手研制智慧氢能平台。她惊喜地发现,小到增压阀,大到电解槽、电堆,在丹灶全可找到配套,这使得研发进度远超预期,今年以来已实现三次产品迭代。
“氢电小屋”的智慧大屏终端,可以实时控制能耗系统。
康士柏自1999年成立以来,始终在智能化转型的道路上实践和创新,也正是依托丹灶完善的五金产业集群和氢能产业链条,以及强有力的政策扶持,高效开发出智慧氢能平台,“氢电小屋”也将在全球发售。
中国氢能看佛山,佛山氢能看南海。去年以来,国内最大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备生产基地在南海投产,补上“绿氢”制取装备制造短板;百亿级氢能新材料项目落地南海,加快质子交换膜、碳纸等核心关键材料的国产化进程。取得这一耀眼成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15年来,南海在产业规划、政策扶持、标准制定上积极探索,通过构筑创新研发平台、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构建协同高效的产业体系等措施,实现了氢能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