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银小微企业数字信贷芯连心——广工大研究院专场金融活动举行。现场,研究院与中国银行广东分行(下称“广东中行”)建立战略合作,签订了20亿元的意向授信额度,为研究院及产业生态系统下的入驻企业提供贴息贷款服务,让金融赋能的红利惠及企业,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有效落地转化,助力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通融资绿色通道,全方位服务企业成长
当前,围绕佛山市及南海区对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佛山广工大研究院大力推进半导体与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双轮驱动”战略,已成功培育250多个高科技创业团队、孵化近300家高科技企业,同时结合6个1服务,着力推进成果+人才+金融,助力企业建立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助推佛山及广东企业高质量发展。而广东中行自2012年成立广东省金融业首家科技支行以来,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已为近万家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超1300亿元。
此次双方强强联手,发挥各自优势,合作推出的“中银广工科创贷”将为研究院入驻企业建立绿色通道,提供“线上+线下”的融资支持和各类综合金融服务,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科技企业成长。
“科技型企业一般都是‘轻资产’,研发周期长、投资回报慢,但一旦科技成果实现转化,有可能获得指数级的增长。”佛山广工大研究院负责人表示,研究院将与广东中行携手,利用创新增值与品牌价值提升服务,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助力科技型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广东中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陈曦表示,该行与广东工业大学、广工大研究院开展战略合作,将为科技企业提供涵盖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融资及综合金融服务,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助力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科技与金融协同效应。
为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广东中行根据研究院入驻企业的成长特性、需求与场景的不同,开发了广工人才贷、技术入股贷、产学研合作贷、园区成长贷、中银“企E贷”·银税贷等各类专属的融资子产品,具有额度高、成本低、期限长、用款灵活、审批快速等特点。其中,免抵押综合贷款额度最高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年,宽限期只付利息不还本金。此外,在企业符合资格及申请资料齐备前提下,最快5个工作日可批复相关资金。
不到半个月,该行已经对接研究院30多个项目,已成功放贷7个项目、5000多万元。
此次与广东中行的战略合作,只是研究院在创新金融服务的一个缩影。此前,研究院还通过打造资本联盟、搭建“科技金融线上超市”等形式,为企业和银行、金融机构搭建桥梁,提供精准、快捷的融资服务。其中,研究院先后与顺德农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南海分行建立合作,园区企业已获得近5亿元的授信额度。
创新成果转化模式,实现企业聚合共赢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擎,好的科技成果不能纸上谈兵,还要用到实处,创造更多价值。在这过程中,有人做研究,有人做转化,有人做市场,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而好的孵化器、加速器,可以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车间、走向市场,是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
在佛山深耕九年,广工大研究院已成为当地的高品质科创平台之一,除了融资,还在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主动架起桥梁,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实现企业聚合共赢。
在技术资源方面,研究院已建有广东省半导体智能装备和系统集成创新中心、广东省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等6个省级中心/平台,并组建智能装备研发团队,开发了“基于多领域应用的AI智能相机技术研发及推广服务平台”,为佛山小五金、家电、陶瓷等传统制造行业的缺陷检测、尺寸测量等开展技术攻关,助企业解决“卡脖子”难题。
在人才引育方面,研究院已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300多名,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持续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目前已向企业输送人才1800余名,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
在市场服务方面,研究院通过搭建南海区成果转化平台,为科技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撑。平台成立一年多以来,已有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广东研究院等25家科创机构入驻;已上线科技成果404项、共享科研仪器24台、入库常驻技术经理人88人;累计组织举办各类技术对接交流活动45场,服务地方企业、院所超450家。
其中,平台为研究院部分孵化企业有效对接市场资源,如为华道超精对接了广东圣特斯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关于“直线电机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需求”,为华智芯对接了苏州盛光材料有限公司关于“芯片热沉片散热工艺提升研究应用需求”,助推企业结合自身技术优势拓展市场,提升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力,实现了“出成果”和“用成果”有机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