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专业名词说出来可能会不太了解,但如果说到防伪标识,大家应该就熟悉得多了,它在包装印刷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激光全息标识印刷就是利用激光全息成像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防伪印刷技术。一些高端烟酒类、化妆品都会采用尖端的防伪标识,甚至连身份证、护照、钞票等,都有激光全息技术的身影。
位于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佛山市三简包装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全息设备生产厂家,它生产的全息无缝模压机占据了全球市场80%的份额,多项全息技术也走在了全国甚至全球的前列。
最让公司创始人吴小华引以为傲的,就是企业突破了一个在世界包装行业中被称为“不可能完成”的技术难题:自主研发生产出了全球第一台印刷、涂布、模压三合一机器。
在以往的印刷行业,印刷机、光学涂层机以及光学模压机三种机器,都是各自独立的生产机器,生产厂家会通过一定的方式把三种技术的产品结合起来使用,过程比较繁琐。
早在10多年前,国外业界不少知名企业就开始着手研发三机合一的机器,但受限于技术难题,一直未能突破瓶颈。
“三种机器分别属于三种电机系统,要融合是非常困难的。”吴小华说,例如在生产速度上,光学模压机的国标速度通常在50米左右,而印刷机的速度则在100米以上,光学涂布机的速度在80米以上,速度的不同让机器很难联起来。另外,三台机器的图像套位也存在较多挑战,在进行光学模压时,很难融合到一起。
为解决这些技术难题,一开始,吴小华想找一些大的生产印刷机和光学涂布机的公司合作,却因各种理由遭到拒绝。因此,他决心要搭建一个技术体系,全力攻克这些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三简公司终于研发出“三简视觉SJV”设备。该设备融合了印刷、光学涂布、光学模压三大功能,实现了“三机合一”,突破了技术难题。
吴小华介绍,此技术适用于BOPP、PET等各种薄膜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烟酒、食品药品、日化等包装领域。而“三机合一”的连线生产,大大压缩了薄膜的中转环节,既减少了材料的损失,还节省了生产时间和人力成本,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和产品生产成本。
该设备还使用了企业自主开发的独立控制系统,使光学图像和印刷图像实现超高精度的套准,从而产生更加炫丽的视觉效果。同时还具有目前其它技术无法仿制的防伪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就设备费用而言,单是购买一台“三简视觉”,会比买印刷机、光学涂层机以及光学模压机等三种设备的价格降低80%。“如果这种技术能够推广,将会是对传统印刷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吴小华说。
三简包装于2006年成立,目前年产值已超一亿元。从默默无闻成长为佛山市高新技术企业、第二批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三简包装离不开对技术的“原始积累”。
时间回到1995年。90年代的佛山大地春潮滚滚,孕育出许多乡镇企业。彼时年仅23岁的吴小华,就职于张槎的一家国有企业。
这家集团企业有一个光学研究所,专门研究激光全息成像技术。吴小华入职后,恰逢这个项目的进度一直停滞不前,且很多研究人员陆续退休了。于是,项目总工程师找到了吴小华负责该项目,并提出一年时间,要他拿出研究成果。
在接手项目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以攻克技术难关为乐的吴小华就完成了激光全息技术的整个体系。“其实搞技术,很多都是来自于现场总结,研究多了无形中就能把事物的本质搞明白。”吴小华说道。
有了技术作为支撑,吴小华开始把目光转到全息技术设备上。早在20年前,全息技术设备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然而吴小华已经在这方面深耕多年。
2006年,吴小华成立了佛山市三简包装有限公司,致力于镭射、涂布、印刷及真空镀铝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一年后,企业生产的相关设备已超100台。
2016年,吴小华决定换一个新的环境。他将企业搬到丹灶镇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在此期间,企业提高了光学模压机的速度,解决了光学涂层沾粘在光学版上的问题,成功地把光学模压机和印刷机联合生产,开发出两种电器系统里最核心的控制软件。
随后,企业又开发了光学涂布机的无光标定位系统和光标检测自动套位系统。一年后,光学涂布和光学模压也成功联起来了,一个个包装行业上的技术难关被陆续攻克,这也为后来的“三机合一”奠定了基础。
热爱钻研技术,已经成为吴小华生活的一部分。从就业到创业,近30年的工作经历,让吴小华始终坚信:想领先就得靠创新。
在企业成立之初,为招揽更多技术人才,吴小华开出翻倍的工资“留才”。目前在三简包装,有着近10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拥有大型加工中心,配置了自动车床、铣床、磨床、钻床等一系列设备,并拥有一支强大而专业的生产技术队伍。
每一年,三简包装投入技术创新的费用超两千万。企业里还有一个特别的车间,是吴小华专门用来做重大技术攻关的场所,里面各种设备的价值几乎超千万元。
而在三简包装的荣誉墙上,也挂满了专利发明证书。吴小华表示,全息印刷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包装印刷行业也是竞争激烈,要想逆水行舟,持续领跑,就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当前,南海正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不仅集聚了一大批的院士、科创项目,还拥有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的优势正逐渐突显,也成为企业扎根南海的底气。“南海的科创氛围极具吸引力,我们对于南海的发展格局,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充满信心。”吴小华说,过去企业已经尝到科技创新的甜头,未来也会紧紧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遇,不断向新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