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南海召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会。区直有关部门、各镇街分管领导、科创平台代表、企业代表和行业协会代表参加此次会议,南海区科技局汇报上半年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总结,部署下阶段科技工作。
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会现场。
南海作为制造业当家的大区,如何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打造成为湾区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对此,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从八个方面对南海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要求。
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发言。
一是使企业家成为主人家。科研工作要做到企业所需就是科研所向,南海要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联合体,大力支持企业发展自身的研发机构及实验室。
二是使产业链成为创新链。产业协会要引领企业协同创新,增强产业集聚发展的竞争力与合力,同时要使会员单位之间能紧密团结起来,也要使协会与科研平台顺畅对接起来,与政府部门紧密沟通起来。
三是使新成果成为新动能。南海要有抓科研生产的能力,要有提高科研发展动力的机制,要有对接的渠道,才能使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能。
四是使科学家成为实干家。科技创新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科学家要保持实干精神,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聪明才智奉献到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上。
五是使大平台成为大体系。平台要聚焦科技服务、科研资源配置、成果转化落地等方面,打造服务于产业转化的体系。
六是使生力军成为主力军。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南海要弘扬踏踏实实、实业为本的精神,要让“百万技工”成为支撑起南海制造业当家的主力军。
七是使强投入成为强服务。南海要以强投入撬动更好的社会服务,使企业更好地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同时要加强科技、金融服务,“牵线搭桥”积极调配科技资源;也要加强行政执法服务,帮助企业开展科研攻关,保护企业自主知识产权。
八是使大联盟融入大湾区。南海要以产业转型引领经济社会转型,立足南海,放眼湾区,以区位优势拓展湾区市场。
平台与企业共同发展
南海全力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
今年的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制造业当家。今年以来,区科技局立足职责任务,围绕产业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到企业、科创平台和人才团队调研,寻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路径和方法。
会上,南海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薛佩华汇报科创平台、揭榜挂帅和核心攻关阶段工作总结。近年来,南海共汇聚了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24个科创平台,专注于“两高四新”新兴产业领域科技创新,聚集超2000名科研人员,累计申请专利2980项。这些科创平台是南海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南海战新产业的孵化基地,共同构建起符合南海发展需要的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
为帮助平台寻找差距、锻长板、补短板,提高自身发展水平,更多地服务产业发展,今年3月,区科技局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结合全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对区内24个科创平台开展绩效评价,按照“统筹规范、分类考核、注重实效、动态调整、优胜劣汰”等原则,对不同类型平台的基本运营、育成孵化、服务企业、科研产出、运营效益、协议执行等进行差异化定量评分。
开展绩效评价以来,区科技局先后分多批次赴科创平台针对性调研,同时先后2次组织召开全体科创平台参加的工作座谈会,就平台分类评价情况下阶段的工作作沟通说明,通过交流研讨、个别调研、分享经验等多种形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共识,促进了科创平台与企业之间的协同联动、双向奔赴,让科创平台更加接地气,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
此外,区科技局积极搭建对接平台,促进科研成果更快转化落地,组织“大咖有约”“科技专家南海行”等科技成果对接活动10场,9个科创平台参加,服务企业150家;科创平台自主开展科技成果对接活动10场,超300名企业代表参加,对接成果50项。推动平台深入企业的“田间地头”,了解企业需求,行业动态,努力解决企业所需,切实做到“企业所需,科研所向”。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只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才能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速科技与产业的相向融合。2022年下半年以来,南海出台《“揭榜挂帅”和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实施细则》,共征集项目需求86个。通过对征集项目进行筛选和评估,启动了第一批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项目申报工作,其中涵盖“高技术制造业”、“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型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5个产业领域共12个专题开展正式立项申报工作,最高支持强度500万。
针对“有技术合作研发的需求,但求教无门”“科技资源投入不均衡,政策联动力不够”等企业研发困境,区科技局探索建立起从“发榜求贤”—“揭榜挂帅”—“科技攻关”的全链条成果转化模式,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目前,企业的研发需求和榜单征集工作已在“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常态化开展。
“希望区内平台结合自身优势,主动开展对接,与企业相向奔赴,从‘有界’走向‘无界’,从‘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为南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加力。”会上,薛佩华提出下阶段南海科技工作思路。
在平台建设方面,南海要实事求是,优化科创平台分类,并依据分类精准施策,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针对科产协同创新类平台,要锚定产业方向,打造“平台-园区-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并坚持以科为先、以产为核、以人为本,让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结合;针对产业孵化育成类平台,要推动平台在“二房东、服务员、天使加孵化”运营模式中加速成长,引育产业,全过程、全周期针对产品的市场不断反馈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在推动企业“揭榜挂帅”工作方面,一方面,南海区科技局将采取“事后奖补”和“事前立项支持”相结合的方式给予企业研发投入补助;另一方面,区科技局将定期整理榜单,根据企业的需求和研发方向,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官方渠道发布榜单,并定期组织平台企业供需对接会,为企业寻求更多科研资源对接,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企业、协会、平台共话科产融合
南海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平台
发挥创新效能,一头是科创平台,一头是科技企业。科技创新需要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协同推进。会上,南海区平台、企业、行业协会代表围绕推进科产融合发展进行交流发言。
“企业要保持对创新的重视,保证科技研发投入,同时要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与科研院校强强联合,维持企业的竞争力。”会上,广东吉熙安电缆附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玉春作发言,他表示,企业一直在关注了解南海科创平台,希望能拓宽合作渠道,助力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
近几年,南海家具行业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国内首屈一指的家具供需平台,帮助会员单位进行商机撮合、供需匹配,这个机制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有借鉴意义。南海家具行业协会秘书长李云表示,目前南海在家居行业领域共有11家隐形冠军企业,科技创新对于企业、行业发展非常重要。“行业协会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与纽带,有责任与义务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目前协会已成立创新联盟,聚集创新资源与企业共享。”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精准临床免疫转化创新中心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罗曼莉发言。
科创平台作为科技攻关的重要引擎,对于企业的技术支持是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关键一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精准临床免疫转化创新中心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罗曼莉表示,接下来创新中心将立足南海,建立脑病专科医院、纳米重点实验室及医工融合研究院,助力南海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新的科技突破与成果转化落地。据了解,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精准临床免疫转化创新中心是南海24个科创平台之一,自2021年11月正式投用以来,已进驻项目团队34个,申请专利363项,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个,在国际SCI收录期刊发表原创性论著200多篇。
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院长王群发言。
“只有把创新抓起来,才能解决供应链与产能过剩的问题。”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院长王群则表示,研究院将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孵引并举,打造高质量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同时也将扎根南海,以“1+2+N+X”产业协同创新集聚区,助推南海制造业当家。
值得一提的是,为落实区委区政府“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改革任务,区科技局建立“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目前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平台已初步运行,组建了一支170人的技术经理人队伍,汇集区内24家科创平台资源,已上线科研成果319项,收集本地企业技术需求135项,入驻各类行业专家超900名,其中“科技副总”人才库50名,上线共享科研仪器74套,为企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大助力。
会上,南海区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树青向与会代表介绍15项平台科研新成果。这些成果由南海科创平台研发产生,涵盖先进制造、氢能产业、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并面向南海区内领域内相关企业提供多项技术服务。李树青指出,希望大家都可以作为科技宣传员,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科技支撑作用,让更多科技成果在南海落地应用,助力南海产业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南海区科技局将继续贯彻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加大走访调研力度,集思广益,找准加快产业科技融合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路径,落实好“南海科创二十条”,以科技创新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