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将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8月24日下午,南海区科学技术局“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之“科创1+1”——里水总商会走进创新平台和标杆企业活动圆满结束。通过举办“企业走进院所,院所深入企业”的对接交流活动,为地方企业整合多渠道、多方位的科技创新资源,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区科技局成果股副股长魏丽、里水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何康明、里水总商会副秘书长郭艺冰及近30名企业代表走进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和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
在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企业代表近距离体验机器人工业化生产氛围,对机器人在各产业工艺的应用有了更具象的了解。工业机器人是企业自动化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小熊电器为例,其借助智能装备院的技术实现产线升级,投产后生产所需人数由25人减少到8人,由人工23秒节拍提升到智能化生产12秒,企业只需要更换机器人就能实现新产品生产,降本增效效果显著。
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成果的产业化载体,“华数机器人五大核心零部件除减速机外,已实现全部自主研发,核心自主创新占比超80%”,副总经理冯小童介绍,研究院目前已推动华数机器人实现机器人销量超过10000台。


企业代表参观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展厅、生产车间、实训基地
座谈会上,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林围绕佛山华数机器人六年来在产业化发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设情况作了详细汇报,重点介绍了运用智能化产线打造人文就业环境,缓解恶劣环境下的作业危害,他表示,华数机器人以市场需求的产品为方向,以智能制造大数据为平台,依托数字信息化、信息数字化指导思想,攻克制造业技术壁垒,推出普适性智能技术,打造人文、舒适、智能化现代工厂,助力产业升级。
随后,何康明表示南海区已形成了“制造业为主、民营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但仍需具有产业引领性的龙头企业领航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镇区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对制造企业提质、降本、增效、降耗、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会上,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代表向参会企业介绍创新平台助力企业创新与智能升级,并解读相关扶持政策。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是由南海区科技局牵头组建的区域性成果转化平台,联合南海区已入驻的创新平台、行业协会及科技服务机构资源,通过资源聚合、线上互动、线下对接的模式打造成为集技术、产业、金融为一体的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目前,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季华实验室、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佛山桃园先进制造研究院等25家科技创新平台已经入驻,从先进制造、新材料等多行业领域提供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技术改造等多类型服务,为南海区本土企业的转型升级赋能。
依托平台开展的“解决企业难题”主题活动已纳入南海区第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今年以来,平台已陆续联动南海区照明协会、西樵总商会、南海区高新产业技术协会以及里水总商会组织不同形式的企业交流活动,服务地方企业超过200家,接下来将继续动员各镇街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让创新平台成果服务惠企利企,为地方企业与创新平台搭建对接交流的渠道,推动产学研合作,解决企业群众在科技创新方面“急难愁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