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首页 网站导航的icon
电话:
400-114-2025
小程序
帮助中心
logo
找需求
发布需求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列表 >
详情
作者: 南海科技 发布于: 2024-12-03 点击量: 233

12月3日,南海区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推进会在广东东软学院举行,现场进行了南海区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仪式等活动,一批产学研合作、产业学院合作、校外实践基地签约,双方将围绕就业育人、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加深校地融合关系,持续完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南海区区长王勇、副区长黄智斌及区重点企业代表,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师生代表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

 

 

 

以“赛”为媒 助力产教深度融合

造就更多更优的高技能人才

 

 

 

为落实“百万技工引育计划”“数字经济工匠种子计划”,2023年底,南海提出“以赛带训”,启动“数字南海 工匠摇篮”系列赛事。过去一年,南海高规格、高标准举办153场赛事(包括世赛1场、国赛1场、省赛5场),吸引超5.4万人次参赛参训

 

五万名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参赛,有效推动南海产业工人技能升级。统计数据显示,比赛期间,南海新增获得技能等级证书超1.8万人,超过4000名中职(中技)学生成功升学深造,160多名优秀毕业生凭借出色的技能实现了高质量就业,超过6000名在职员工因技能提升而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

 

同时,赛事还结合镇街产业特色策划赛事活动,带动特色产业提质升级。以九江镇为例,通过开设家具系列赛吸引1000人加入家具行业,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储备新鲜血液。2025年,南海将继续做好“以赛带训”工作,计划举办技能竞赛超100场,发挥竞赛引领带动作用,为南海培育更多高质量技能人才。

 

如果说,“以赛带训”实现了技能人才“量”的积累;那么,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则实现了技能人才“质”的升级。为助力更多技工成长成才,南海积极发动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截至目前,全区共有83家企业获得技能人才自主认定资质。其中,今年新增29家企业,新增13720名企业员工通过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获得相应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高级工及以上6839人。

 

南海还支持院校坚持产业导向,组织学生在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积极获取相关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今年以来,累计4217名学生通过院校组织的职业技能定级评价获得相应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高级工1063人。

 

此外,南海还重点支持培训机构组织开展社会化技能培训评价活动;推荐中海万泰、群志光电、汇博机器人3家企业入选第二批链主培育单位,开展学生学徒、技培生等新型学徒制培训。

 

当天活动为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教练及支持单位颁奖,举行推介“弘扬工匠精神”校园主题活动,为12个南海区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

 

为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教练及支持单位颁奖。

 

广东东软学院校长孙伟表示,南海对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高度关切,从“百万技工引育计划”到“数字经济工匠种子计划”,从“以赛带训”到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立,南海为教育发展铺下了一条条扎实的道路。佛山大学、广轻工、东软学院和各大学校正是这些计划的实践者和受益者。未来,希望校地进一步深化合作,让教育更贴近行业、让学术更贴近实践、让学生更贴近社会需求。

 

为1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商项目中勇夺金牌的南信学子张一珂、周慧颖,以直播形式为揭晓“弘扬工匠精神”活动。

 

 

 

聚焦人才引育、成果转化

校地合作不断深化与拓展

 

 

 

今年以来,南海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战略部署,以校地合作为核心驱动力,扎实推进“万千百十”工作任务,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南海校地合作“万千百十”计划已基本完成,在产教融合、校企对接、产城互动发展方面收获累累硕果

 

数据显示,南海成功举办超过70场“万名学子进企业”活动,吸引近10000名高校师生深入南海企业一线,有效促进高校与企业直接对话合作,以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良好生态。

 

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南海大力投入经费支持研发,深挖企业技术需求,积极撮合区内企业与高校进行技术攻关合作,已促成近100项校企合作项目,共同组建超20个创新联合体,撬动研发经费超过4700万元,有力推动了区域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如佛山大学与欧谱曼迪等企业合作的“3D荧光内窥镜摄像系统”等项目,不仅展现了高水平的研发实力,更为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产教融合需要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对此,南海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上百项技术合作项目落地。一方面推动建立多个科研平台及产业学院,如佛职院和原点智能共建“佛山市先进激光加工与制造重点实验室”等、迪奥比家具与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南海家具行业协会共建家居产业学院;另一方面以项目驱动合作共赢,如佛山大学与维尚家具、原点智能、粤科新材料、九江酒厂、涂亿装饰、中科安齿等6家南海优质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

 

此外,为了激励科技创新,南海还倡议企业联合高校设立“企业创新发展主题奖学金”,已有中科安齿、源恩集团、星联精密等11家知名企业积极响应,有效激发高校学子创新热情与科研动力,搭建产业科技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精准桥梁。

 

深耕校地合作,南海继续前行。会上,一系列产学研合作项目、产业学院合作与校外实践基地合作成功签约。双方以就业育才和科技创新为着力点,在产学研协作等诸多方面深度推进校地融合,全力构筑全维度、宽范畴、多层级的合作新格局,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佛山市川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数字媒体精英千人铸梦计划”计划 3 年培养 1000+数字媒体精英人才同步设立“川鸿产学研奖学金”,用于表彰产学研突出的教师和实践成绩优异的学生。

 

产业学院合作签约仪式。

 

川鸿产学研奖学金颁奖仪式。

 

为了激发高校师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挖掘和储备优秀的青年人才,南海区科技局联合广东东软学院及源恩集团,共同举办“数字南海 工匠摇篮”系列赛事之源恩杯•南海视界 创新发现大学生短视频大赛下午还举行了“万名学子进企业•南海视界 创新呈现”研学之旅活动,引领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南海区的优质科技资源,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同时直观感受南海的“黑科技”,创作出创意独特,对科技有深刻理解与应用的作品。

 

“数字南海 工匠摇篮”系列赛事之源恩杯·南海视界 创新呈现大学生短视频大赛启动仪式。

 

 

 

深化产教融合

推进校地合作,铸就发展新篇

 

 

 

今年以来,南海推动以赛带训、校地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全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令人高兴的是看到了年轻学子们,他们在南海这片热土上求学成才,即将开启美好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历程。江山代有才人出,可爱的学子们承载着南海的未来。”会上,区长王勇向年轻学子们致以美好的祝福

 

区长王勇总结发言。

 

接下来,南海如何更深入、更全面地推进产教融合、校地合作?王勇现场分享了五点感受:

 

第一,加快新型工业化,必须依靠教育、科技、人才的融合。王勇表示,南海作为智造强区,拥有超过5.1万家制造业企业,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但同时也存在产业大而不强、科创多而不优的情况,需要依靠教育、科技、人才的融合发展,再一次在区域竞争中取得优势。

 

第二,改革创新机制,必须依赖政府、学校、企业的联通。具体包括33个科创平台与高校、企业在硬件上的“硬联通”,以及包括科研方向、科研资金、奖学金等方面的“软联通”与“心联通”。

 

第三,提升职业教育,必须依照学习、教学、管理的规律。“总结来说,就是学如愿、教其法、管有道。”王勇认为,当前政府要推动职业教育改革,首先要让学生如愿选择自己感兴趣且符合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实际需求的专业,然后在教学上授人以“渔”,让其掌握原理、方法并给予其实操的机会,最后在管理上既要保护爱护他们,也要激励激发他们,给予其成长的空间。

 

第四,培育技能人才,必须依托培训、比赛、评价的流程。在他看来,人的成长有一个过程,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当前南海设计的培训、比赛、评价流程,已被实践证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未来将继续坚持。

 

第五,发展人文经济,必须依存产业、城市、文艺的载体。南海没有独一无二、惊世骇俗的自然、文化资源,但在2024年却实现了人文经济的频频出圈、出彩、出色,依托的正是产业、城市与文化的合理表达与有效输出。

 

“南海坚定发展人文经济,加快新型工业化,改革创新体制,提升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王勇表示,2025年,南海还将盛大启航,深化校地合作、产教融合,为南海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南海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成为服务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