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首页 网站导航的icon
电话:
400-114-2025
小程序
帮助中心
logo
找需求
发布需求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列表 >
详情
作者: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发布于: 2020-05-08 点击量: 1144

为贯彻落实《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工信部联产业〔2019〕218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我省工业设计创新能力,我厅牵头研究起草了《广东省工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为确保政策科学合理、更具指导性,现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请于5月14日前将有关意见书面反馈我厅。

   

  附件:《广东省工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docx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0年5月6日

 

  (联系人:梁家中,联系电话:020-83135953,邮箱:liangjz@gdei.gov.cn)

 

附件

 

广东省工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2年)

(征求意见稿)

 

工业设计是一种策略性解决问题的创新活动。它以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为对象,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通过技术、用户、商业、文化、社会等的集成创新,提升产品价值、创造品牌效应、增强企业和产业竞争力,进而以设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创造美好生活。为贯彻落实《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工信部联产业〔2019〕218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我省工业设计创新能力,发挥工业设计在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建设制造强省,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及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历史机遇,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聚焦我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等“六大工程”,持续增强工业设计创新能力,以设计引领产业发展,擦亮“广东设计”品牌,促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新聚集区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主要目标。争取到2022年,实现全省工业设计服务收入超过300亿元,设计成果转化产值超过3万亿元;初步建成珠三角工业设计走廊,新增培育3-4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和50家以上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新增1-2家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和6家左右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创建1-2个以设计服务为特色的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和10个左右制造业设计培训基地;推动广东工业设计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形成支撑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业设计创新服务体系。

 

二、加强工业设计载体建设

 

大力建设工业设计中心。推动制造业企业设立独立的工业设计中心,以工业设计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产品迭代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品牌形象。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工业设计外包服务,整合优化设计资源,提升设计创新能力,加快设计成果的产业应用。

 

加快发展设计类企业。支持工业设计企业专业化发展,创新设计理念,强化设计能力,提升设计服务水平。鼓励设计企业参与制造全流程协同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制造业升级增效。鼓励有实力的设计机构,承接重点设计项目和研究课题,开展国际设计交流合作业务,培育增长新动能。

 

创新建设工业设计研究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联合设计机构、院校等围绕我省产业优势开展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持续加强合作协同,提升研究能力和服务水平。重点布局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完善研究院基础研究、技术支撑、成果转化、交流合作等功能服务,择优培育创建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积极探索研究院运营管理模式,加快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和服务输出,强化自身造血功能。

 

加快推动珠三角工业设计走廊建设。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设计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创新示范区为导向,支持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等工业设计发展基础较好的城市轴带建设一批面向先进制造业的设计创新平台和产业基地,推动有条件的地市创建以设计服务为特色的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形成贯通珠三角全域、辐射广东全境的工业设计走廊,并通过设计企业、行业协会、院校机构等定点对接服务,带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广东成为具有一流创新设计服务能力和全国设计要素配置能力的设计高地。  

  

专栏1  载体建设工程

(1)推动制造业企业、工业设计企业加大工业设计的投入,新增培育6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5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2)进一步优化研究院布局建设,新增培育3-4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积极创建1-2家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根据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产业发展情况,创建1-2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

(3)支持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分别设立区域设计对接服务中心,根据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产品、文化创意、工业旅游等方面的设计需求,提供设计服务。

 

三、提升工业设计创新能力

 

(一)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围绕我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强化设计理论、设计标准、设计方法、设计管理等基础创新工作。针对广东制造业设计基础研究薄弱的短板,制定制造业设计问题清单,建立“揭榜挂帅”机制,依托国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研究院等,加强工业设计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联合攻关突破关键核心设计技术,大力推进工业设计基础研究。鼓励设计研发咨询机构、院校、行业组织等开展设计创新指数模型研究和区域设计竞争力研究,参与制订相关设计标准。加强设计数据库及软件的开发应用,大力推广国产设计软件应用。

 

专栏2  基础提升工程

(1)深化校企合作,建设10家左右以工业设计基础研究为导向的省级、市级前沿研究中心、校企联合实验室。

(2)聚焦CMF(色彩、材料、工艺)数据库、人体心理生理数据库、行业分析数据库、产品图谱库、生命周期评价数据库、设计项目案例库、文化艺术资源库、生活方式数据库等基础信息资源,建立3-5家工业设计数据资源中心,推动数据共建共享。

(3)支持软件企业针对工业设计基础研究开发一批先进适用的设计工具(软件),大力进行示范推广。

 

(二)提升设计应用能力。鼓励制造业企业和设计服务机构加大设计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工业设计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提升原始设计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加强工业设计与商业模式、品牌建设融合,加大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的供给,支撑广东优势传统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强化工业设计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突出绿色设计导向,推动智能设计和集成创新,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三)提升设计服务能力。支持工业设计领军企业开展“设计+科技+文化+商业”的集成创新,推动设计服务从产品设计拓展到系统设计、服务设计、生态设计等领域,延伸设计服务链条,聚集产业链资源,提升设计全价值链和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探索工业设计服务企业新模式,鼓励设计企业与制造业企业采取销售提成、项目股权、战略伙伴等合作模式,共享设计成果产业转化利益,提升设计服务价值。加强设计成果推广,提高市场转化率。

 

四、强化工业设计对产业发展的支撑

 

(一)开展设计进集群专项行动。坚持以工业设计引领制造和消费,聚焦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创新“设计券”“服务票”等支持方式,推动设计机构、设计企业走进产业集群,与制造业企业开展对接合作,完善设计服务网络,支持引导设计机构到制造业企业开展工业设计普及、专业知识培训及政策宣贯等服务。支持各地各行业建立工业设计需求服务资源池,动态发布设计服务指南。定期组织开展诊断服务、设计对接、成果转化会等,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设计整体解决方案,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满足集群发展需求。

 

(二)完善产业支撑平台建设。依托我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以“工业设计+供应链”创新为特色,打造一批面向中小创新团队的创新孵化开放平台。健全工业设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市场化运营的成果转化类、产业互联网类、知识产权类的专业服务平台。推进“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及“广东设计周”国际化改革,发挥各类工业设计活动品牌效应,打造高层次的综合服务平台。

 

(三)推动设计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工业设计围绕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开展一对一的支撑服务,建立产业集群设计服务中心,为集群内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设计服务。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化、集群化发展,支持各地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工业设计园区、基地,依托设计服务,助推本地先进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鼓励园区、基地积极开展公共技术、资源信息、创新创业等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企业间的有机联系,打造协同创新的产业链。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探索产研对接的创新模式,打造广东工业设计知名园区(基地)、知名企业、知名品牌。

 

(四)鼓励开展“工业设计+”的双创活动。在纺织服装、智能家电、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家具制造、金属制品、轻工造纸等优势传统产业领域加快工业设计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创新应用,建设一批“工业设计+”试点示范项目,培育广东设计创新发展新动能。支持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设计改造提升生产流程,创新产品生产供给模式,优化再造传统制造业体系。鼓励企业加强设计创新与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融合,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专栏3 集群支撑工程

(1)支持设计企业(机构)通过落户集群、入驻园区等方式,加强与制造企业在品牌创新、技术研发、功能设计、外观结构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发展高端综合设计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

(2)以“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及广东设计周为引领,大力推广全国设计师大会、广州国际设计周、中国设计活动日等各类设计赛事、展览、论坛等活动,强化活动成果展示推广与对接转化功能。

(3)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布局建设,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培育打造3-5个设计师超千人的工业设计基地,强化对产业集群的支撑服务。

 

五、优化工业设计发展环境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落实“实体经济十条(修订版)”“民营经济十条”方面的政策条款,支持工业设计创新发展。支持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工业设计发展产业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计企业和设计项目。鼓励和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将工业设计人才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统筹用好现有资金,制定落实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保障措施。加强各级设计协会组织建设,完善中介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

 

专栏4 氛围营造工程

(1)推动企业用于工业设计的研发费用,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相关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依法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

(2)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适合工业设计企业的融资品种,拓展贷款抵质押物的范围。鼓励担保机构设立专项担保品种,加大对工业设计企业和项目的信用担保支持力度。

(3)建立工业设计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体系,纳入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范围。施行工业设计人才职业发展规划与企业资质荣誉评定挂钩,将符合条件的工业设计人才纳入“优粤卡”服务对象。

 

培育各类设计人才。依托“广东制造业人才十百千万工程”,支持重点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机构、院校等联合发起成立工业设计领域人才联盟,形成制造业重点产业人才集群。培育引进一批工业设计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定期开展“工业设计大师”遴选活动。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教育理念,支持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面向产业需求的工业设计教育培养新模式探索。办好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促进高校创新创意资源与我省工业设计产业的渗透融合。鼓励工业设计培训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设计专业培训,支持制造业企业创建设计培训基地,建设3-5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工业设计高端人才引育,支持企业引进和留住高层次设计人才。

 

专栏5  人才培育工程

(1)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设置设计营商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整合设计、管理、技术等模块知识,施行跨学科跨专业的设计人才培养,建设广东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主阵地。

(2)支持各类培训机构开展设计专业培训,创建10个左右制造业设计培训基地,完善设计实践训练平台。

(3)建立工业设计人才服务站,依托“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促进高端工业设计人才引进培育。

(4)建立工业设计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发挥“人才驿站”柔性引才和成果转化作用,加强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设计人才流动,引导优秀设计人才以兼职等形式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工作。

 

(三)促进工业设计交流合作。加强对接香港、澳门设计创新资源,鼓励港澳青年设计师来粤设立创业空间、平台、工作坊,推动粤港澳工业设计交流和三地青年的交往。发挥深圳作为世界“设计之都”和广州作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在促进工业设计国际交流中的龙头作用,推进广东与各省(市、区)以及德国、芬兰、意大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工业设计领域的交流合作,鼓励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与国际设计团队开展合作,共同研发适合不同国家地区的设计产品。鼓励企业机构参加国内外知名设计展览、奖项等活动,传播和推广广东设计文化。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加大对工业设计创意成果激励,鼓励工业设计企业及个人申请专利、商标及著作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培训力度,强化工业设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加大惩戒力度,严厉制裁与工业设计相关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方面的侵权行为,建立快速、高效、顺畅的知识产权维权机制,降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发挥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作用,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交易运营,促进工业设计领域知识产权转化和价值实现。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在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的框架下,建立全省工业设计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省长作为召集人,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协调推进和统筹解决工作的问题。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地要加强对工业设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快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新格局。

 

(二)加大资金支持。统筹利用好现有专项资金支持工业设计发展,重点用于国家和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及工业设计中心建设、珠三角工业设计走廊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工业设计发展、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以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及广东设计周等。各地根据财力情况,安排相应的扶持资金,支持工业设计发展。

 

(三)开展统计评价。建立工业设计统计调查制度,明确设计产业统计分类,完善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将工业设计纳入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开展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监测、分析和评估,建立市场主体动态信息数据库,加强分析研究,完善跟踪监测和评价考核机制,对统计平台的建设运营给予相应的支持。

 

(四)注重宣传推广。通过举办工业设计大赛、展览、展示、培训、会议、交流等活动,传播工业设计价值,倡导“创新驱动、自主品牌、工匠精神、绿色发展”设计理念,宣传工业设计创新对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强推广设计通识教育,采用新媒体、互联网等创新渠道提高公众对工业设计的认知度和普及度,推动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工业设计发展,构建广东特色的设计文化生态。

 

成为服务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