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首页 网站导航的icon
电话:
400-114-2025
小程序
帮助中心
logo
找需求
发布需求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列表 >
详情
作者: 南海科技 发布于: 2025-02-12 点击量: 231

2月12日,南海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座谈会——全区中小微企业发展座谈会。此次座谈会汇聚了全区创新型中小企业、人才团队、商协会的代表以及政府部门代表,共同为中小微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向外界传递出南海支持广大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强烈信号

 

这是一场高规格的座谈会,由南海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韩峰主持,区委书记顾耀辉、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浩斌、区政协主席刘光辉、副区长劳剑锋等区领导悉数出席,体现了南海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高度关注。

 

中小微企业是‘人文引领、科技驱动’战略的主角,要坚定‘办大事’的信心和决心,即使体量小,也要展现出‘大作为’;要练就‘办大事’的真功夫,在创新创造、强链补链、开放发展中大显身手;要积极营造‘办大事’的良好环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安心、顺心、省心的发展空间。”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强调,南海区委区政府将始终与大家站在一起,携手“办大事、成大事”,共赴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全区中小微企业发展座谈会现场。

 

新年伊始,区委书记顾耀辉便马不停蹄地调研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实地走访了广东华智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西敦千江粉漆科学研究有限公司、佛山市博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超滑科技(佛山)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德玛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倾听企业诉求,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紧接着,就召开全区中小微企业发展座谈会。

 

近期,省、市、区相继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其中省委连续两年点题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南海的中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源泉、创新先锋和韧性支撑。体量虽小,但能力不凡。以杭州“六小龙”为例,“六小龙”都是初创型企业。

 

数据显示,南海98%的规上工业企业、98.95%的高新技术企业均为民营及中小企业,超6成的有效发明专利出自中小企业之手。全区培育了144家隐形冠军,氢能、安全应急两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南海拥有209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91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占全市46.38%、41.36%、48.98%。

 

“我们强调重视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并不代表我们不重视大企业的发展,而是要在继续服务好大企业、支持大企业发展的同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上,建立更加良性的产业发展生态。”在顾耀辉看来,只要把中小企业的生态构建起来了,大企业就会纷沓而至。中科安齿、希荻微、欧谱曼迪、原点智能等企业便是从人才团队引进起步,逐步成长为行业佼佼者。

 

此次参与调研和座谈的企业,多为人才团队,涵盖生物医药、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它们虽然规模不大,但科技含量高,拥有独特的核心技术,展现了“小而不凡、能干大事”的风采,是南海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

 

“五代”产业园

破解中小企业落地问题

 

三个多小时的座谈会上,企业家们开诚布公、畅所欲言,真诚表述各自面临的困难、分享发展蓝图,同时积极建言献策,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我们很想拥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当时找厂房找了2年,花了200多万元,资金的支持和园区的落地,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座谈会上,广东吉康环境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冠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针对中小企业项目落地难的问题,南海正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只要是优秀的项目,肯定是有地可落的。”南海区经促局局长梁耀智表示,今年南海创新推出提供代规划、代办理、代建设、代管理、代试验等“五代”服务的产业园区开发模式,致力实现中小微企业“拎包入驻”,项目落地“零等待”。 “只要你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划,都可以进园区拿地,我们考虑由国资介入,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更好的帮助企业加快建设。”顾耀辉表示,要加快推动“五代”模式落地,建设小微科创企业园,为更多具有创新性成长性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充足空间

 

目前,全区已首批推出两个地块用于打造“五代”园区。第一宗是西樵镇中兴新城地块,位于樵山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内,总规划面积约2000亩,重点引入半导体装备、新型显示装备、智能机器人、数控加工中心等产业项目。另外一宗是九江镇临港国际产业社区地块,首期推出面积约275亩打造“五代”产业园区,重点布局高水平农业、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绿色时尚家具等高端产业集群。

 

南海正以实际行动,奏响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最强音,为孵化“六小龙”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最大的支持是应用场景

 

在南海这片科技创新的热土上,可素优品(佛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其便携式脑电采集系统、脑电数据精神评估系统等前沿产品,已在大健康消费医疗领域崭露头角。公司总经理张宏钊信心满满地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把70%的营收投入到基于人工智能的消费医疗产品前沿研发中。他呼吁南海加强AI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链本地化协同,以优化企业采购成本,并期待政策配套能加快审批流程,助力技术迭代提速

 

同样,中科伊和智能医疗科技(佛山)有限公司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士团队等科研机构联合研发出“人工智能染色体核型分析系统”等多项创新产品。公司董事长妥福军希望进一步完善药械审批服务机制,为创新产品的快速上市铺平道路

 

南海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努力远不止于此。一年多来,南海致力于形成多层次、市场化、体系化的概念验证和中试服务网络。目前,全区共中试平台36家、概念验证中心7家,仪器原值超17.4亿,涵盖新材料、先进制造等多个行业领域。

 

“南海区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市场化开放共享机制,已入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试点。”南海区科技局局长薛佩华介绍,在科创投资方面,目前南海已成立天使基金、产业发展基金、鲲鹏人才基金、南芯一期等科创基金,为科技成果转化“修渠引水”,接下来还将着力发动传统制造业溢出的民间资本,组建多元资本结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基金矩阵”。此外,南海将推动建设一批智能制造、节能减碳等应用场景,也将结合新兴产业,尤其是人才团队企业需求,在机器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医疗健康等领域搭建更多应用场景。

 

 “科技创新最大的支持是应用场景!南海有这么多的平台,这么多的团队,要更好的整合起来,不能墙内开花墙外香。”顾耀辉表示,希望广大中小微企业与科创平台进行精准对接,开展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场景应用、产业治理等创新实践;善于整合资源,利用好公共平台,通过科技创新,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提升企业竞争力。

 

整合资源

科技为翼,实现降本增效

 

在南海这片充满活力的经济热土上,中小企业正积极探索降本增效的新路径。

 

南海区印刷包装业协会会长罗松波分享了该协会通过整合资源实现“自我造血”的成功实践。2023年5月,协会成立了全资公司——佛山市南海区印包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专注于危废回收和售电业务。通过抱团集中采购,该公司不仅为企业节省了成本,还实现了协会自身的创收。危废回收业务已签约18家会员企业,累计处理危废物58.3吨,节省成本近3.9万元,降幅高达20%;售电业务在2024年累计交易电量达2710万度,为企业降低电费92万元,协会实现创收7万元。

 

罗松波建议,鉴于南海拥有超千家印刷企业,建议每个镇街应至少投资1~2个集聚园区,每个园区容纳30到50家企业,以更好地服务周边配套产业。同时,将印刷包装集聚园区纳入区级重点招商项目库,共同推广行业园区,提升整体竞争力

 

区纺织行业协会会长黄杰文则建议,通过集中采购推动更多纺织企业采用数字化系统,以解决纺织工人“老龄化”问题;建设海外仓,使企业能够及时响应海外销售订单,提升国际竞争力;紧盯纺织产业上下游企业,开展精准对接和招商活动,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

 

区总商会会长张伟明也表示,区总商会将搭建六大综合服务平台,包括供需对接、经贸交流、融资服务、政企沟通、南商企业赋能和南商出海综合服务等,以全方位服务中小微企业,助力其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是中小企业的核心诉求,而科技创新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例如,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可降低企业碳税,超滑技术在金属加工领域的应用可使工具寿命提高1倍以上,铝型材轻量化技术不仅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显著提升材料性能和结构强度。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动这些平台技术的开放和整合,通过技术资源和平台资源的整合优化,进一步拓展降本增效空间,为中小企业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有力支持

 

积极培育“办大事”的沃土厚壤

 

 “南海既需要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更加需要开天辟地的创新型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韩峰表示,今年将继续加大人才团队的引入力度,为区域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开展创熟服务,成立服务专班,推动团队企业做大做强。此外,建立独角兽、IPO辅导后备库,选取优秀科技领军企业进行一对一精准施策,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支持。

 

陈浩斌表示,要强链补链,不断壮大产业链条,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同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链接高校及港澳研究机构资源,将专利转化为生产力,与大学机构深度对接,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南海区委提出的“人文经济”理念,更是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区委提出发展人文经济,不是就人文论人文,而是希望通过人文引领,改变经济发展及社会治理方式,回归‘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顾耀辉表示,人文经济,既是为南海做业态,更是为南海做生态,业态是表象,生态是本质、是一个地方草木繁茂的根本。

 

事实上,一些企业已经尝到了人文经济带来的甜头。名杰纺织将纺织与文旅相融合,创新打造靛蓝纹学“牛仔”文化主题酒店,并抓住大地艺术节的契机开发文创产品,取得了显著成效。春节前准备的超2000万元文创产品,在短短三天内便销售一空。这一成功案例,无疑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顾耀辉表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理念,发出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最强音”,推动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开疆拓土,营造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的良性生态。

 

成为服务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