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首页 网站导航的icon
电话:
400-114-2025
小程序
帮助中心
logo
找需求
发布需求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列表 >
详情
作者: 南海科技 发布于: 2025-03-13 点击量: 94

“中国氢能产业之都”闪耀香江之畔,在香港盛邀企业积极布局氢能产业的背景下,南海氢能企业加速出海。

 

3月12日,一场旨在扩大南海氢能产业影响力、深化与香港合作的南海氢能产业招商推介会在香港旅港南海商会举行,开启了南海与香港氢能合作的新篇章。

 

招商推介会现场。

 

会上,多个项目成功签约。其中,粤港湾区氢能汽车推广项目框架协议、粤港湾区氢能物流车跨境运输示范项目以及恩泽基金二期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南海与香港在氢能领域的合作迈出坚实步伐。特别是飞驰科技公司将车钥匙交予香港H2 POWERTRAINS公司,不仅宣告“南海造”氢能车辆正式驶入香港市场,更预示着两地氢能合作步入了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此次活动也在香港引起广泛关注,吸引众多重量级嘉宾的出席。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九龙工作部副部长郭长勇、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副局长黄淑娴、香港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主席及国际新能源产业联盟荣誉会长陈绍雄等嘉宾悉数到场。此外,还有二十余家来自两地的氢能企业代表以及旅港南海商会的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南海区区长王勇在活动上表示,南海氢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依托强大的产业集群,高效的科创机制,拓展广泛的应用场景,激发持续的市场动力,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南海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与香港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氢能产业的繁荣发展。

 

签约多项目

加速湾区氢能一体化进程

 

在氢能产业招商推介会上,南海代表团推介了南海区氢能最新的产业发展优势。自2009年布局氢能产业至今,南海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基础,2022年成功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3年荣获“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称号,享有“中国氢能看佛山,佛山氢能看南海”的美誉。

 

如今,南海已集聚150多家氢能企业和机构,计划投资规模超600亿元,完全投产后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南海氢能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在多项签约仪式中,恩泽基金二期的签约尤为引人注目。该基金金额高达30亿元,是在一期20亿元基础上的再次加码由中国石化集团旗下恩泽基金与南海区共同发起成立,将重点投向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产业,为氢能产业的进一步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

 

此外,氢车交付仪式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飞驰科技公司的代表将车钥匙交给了香港的H2 POWERTRAINS公司,这标志着“南海造”氢能车辆成功进军香港市场。飞驰科技作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其研发的氢能巴士具备高效能、低能耗、高可靠及安全性等优势,成为最早进入香港市场的氢能整车企业之一。

 

飞驰科技公司将氢能车钥匙交予香港H2 POWERTRAINS公司。

 

多项合作的签约,不仅是南海和香港氢能产业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大湾区氢能合作的新起点。

 

香港盛邀南海氢能企业

积极布局

 

去年6月,香港正式发布《香港氢能发展策略》,借助其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立志将香港打造成为国家发展氢能源的示范基地。而南海作为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最早、产业链覆盖最全、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地区之一,自然成为了香港发展氢能的优选合作伙伴

 

“我们诚挚邀请佛山的企业来香港布局新能源产业,利用香港的国际优势,将绿色科技和产品推向世界,争取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增强竞争优势,拓展国际市场。”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副局长黄淑娴表示,区域合作是氢能发展的关键,香港致力于年内实现与广东省发改委大湾区办、佛山市签署合作备忘录,通过优势互补,致力巩固香港作为绿色低碳技术释放窗口的角色。

 

近一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多部门已多次前来南海考察氢能产业和项目,这不仅体现了南海区氢能产业的实力和吸引力,也彰显了香港和南海加强交流和合作的诚意。

 

早在2022年,香港特区政府就成立了氢能源跨部门工作小组,该小组由十多个政策局及专业部门组成,为启动本地氢能应用扫清障碍。至今,工作小组已制订了氢能应用的暂行标准,并批准了18个试验项目,涵盖跨境运氢、供氢设施、交通、工地及偏远地区氢能应用等多个领域。

 

南海区与旅港南海商会互赠礼品。

 

在氢能合作上,香港与南海,可谓情投意合。南海凭借氢能发展的丰富经验,精准对接香港特区政府《氢能发展策略》提出的法规和标准、氢气供应、应用示范、人才培训、安全保障、社会接受度六大挑战,交出了“一题一策”的答卷,得到了香港氢能源跨部门工作小组的高度赞赏。随后,香港氢能源跨部门工作小组提出了进一步合作的建议,目前,广东省大湾区办正紧锣密鼓筹备氢能发展合作备忘录,搭建合作机制,从9大方面探索合作。

 

南海深知,开放是氢能发展的动力。一方面,南海通过中国氢能产业大会等平台与欧美、日韩等多个国家开展了一系列交流;另一方面,南海积极走出去,与中东和香港特区政府等开展互访,在产业协作、技术交流和应用场景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合作。

 

以香港为支点

撬动全球氢能市场

 

南海与香港在氢能产业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更是以香港为支点,撬动全球氢能市场

 

按照《香港氢能发展策略》,将推动区域合作、境外投资、共同开发或输入氢能,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优势,协助氢能源产业于“一带一路”地区的发展。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成熟的资本市场对氢能企业极具吸引力。由于氢能企业大多处于产业培育期,港股市场对未盈利企业的较高接纳度,使得赴港上市成为包括南海在内的氢能企业的现实选择。

 

清能股份成立于2003年,是全球氢能一体化设备提供商,专注于燃料电池和新型电解水制氢两大板块的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和生产。

 

清能股份总经理张弛作路演推介。

 

“我们很早就在香港设立了子公司,目标是力争二三年内在香港上市,有望成为南海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氢能企业。”清能股份总经理张弛表示,清能股份总部从江苏迁入南海,看重的正是南海氢能产业前瞻性的战略布局,高质量的政务服务,今后将大力发展氢能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推动氢能在交通、电力、能源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我们最近与央企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已经启动‘全国推广一万台氢能商用车’计划,将大幅降低氢能产业链各环节成本。”佛山市飞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光圣表示,飞驰汽车已经成功出口到欧洲、中东、拉美等国家,将加速开启国际市场的新征程。

 

    发展氢能产业   

  南海底气十足 

 

对于未来,南海底气十足。

 

今年1月,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到佛山市仙湖实验室展厅和概念验证中心等地调研。他强调,要坚持以氢能等佛山产业发展所需为牵引,聚焦最急需最紧缺的关键共性技术,尽快降低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成本,加力提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更多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引领催生新质生产力。

 

南海区迅速行动,迅速发布了《南海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强支撑工作方案(2025-2030年)》等一系列措施,计划通过一系列应用场景的打造,撬动超200亿元的总投资。

 

区长王勇发言。

 

发展氢能产业,南海有怎样的经验?持续巩固“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的领跑地位,南海有怎样的底气?王勇表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依托强大的产业集群。南海拥有庞大的产业集群,为氢能等新兴产业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这一产业集群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构成了南海氢能发展的坚实后盾。目前,南海已拥有16个2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涵盖金属制造、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这些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为南海打造“中国氢能之都”提供了稳固的基础。

 

二是构建高效的科创机制。南海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号召,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氢能实验室——仙湖实验室。实验室的定位是应用创新,旨在将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为生产力。南海实施了百万技工计划,通过技工学校培育大量技术工人,与科学大师们共同配合,形成了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三是拓展广泛的应用场景。产业能否发展,还是要看能否有应用场景,能够有足够订单的支持。南海深知应用场景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氢能产业的各个环节积极拓展应用场景,构建了行业最丰富的应用场景。通过场景的示范应用,南海希望向包括香港居民的全社会展示氢能应用的广泛前景、优势和便利,从而吸引更多地区和民众关注并应用氢能。

 

四是激发持续的市场动力。南海认识到,上级政策支持和地方财政补贴虽然重要,但市场力量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因此,南海致力于使氢能产品进入公用和民用领域,以激发市场潜力和推动力。在政府的引导下,南海欣喜地看到市场上的氢能订单越来越多,这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强大的动力。

 

五是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南海致力于为各类氢能企业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留住高端人才,展示产品优势。南海不仅提供政策支持,还在行政服务上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包括致力于对外开放,推动氢能企业利用香港枢纽走向全球市场。南海还注重运用国资力量,率先应用氢能的产品,通过以投带引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南海将继续重点与香港特区政府环境与生态局和机电工程署等相关部门积极沟通,争取在氢能产业上下游协同、开辟融资通道、共扶上市企业、加强场景构建和技术合作等方面深化合作,将两地氢能合作推上新台阶。南海与香港将携手共进,共同书写大湾区氢能产业的新篇章!

 

成为服务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