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首页 网站导航的icon
电话:
400-114-2025
小程序
帮助中心
logo
找需求
发布需求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列表 >
详情
作者: 南海科技 发布于: 2024-11-20 点击量: 434

为发挥科创平台赋能产业效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吸引高端人才团队落户,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11月20日,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二期共建签约仪式暨南海区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在南海区顺利举办。南海区区长王勇,佛山市科技局副局长梁达明,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佛山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等省内外高校材料相关学院负责人,南海区内外材料产业相关企业代表和人才团队等共计1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和南海区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时刻。

 

本次活动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主办,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佛山市科学技术局指导,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佛山市南海区科学技术局、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人民政府支持。

 

活动现场。

 

 

 

校地合作硕果累累

二期合作更上台阶

 

 

 

新材料产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进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佛山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新形势下面临着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挑战。

 

佛山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与清华大学的合作,早在2018年就与清华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并设立了“佛山市—清华大学产学研协同创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清华大学与本地企业的合作。2019年3月,由佛山市人民政府、南海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提供技术支撑的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应运而生,旨在推动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佛山自主创新水平再上新台阶,在新形势下构筑新优势。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华南新材料研究院首届理事长林元华致辞。

 

“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已经成为链接国内‘双一流’高校科研资源与南海、佛山乃至华南地区产业需求的桥梁和纽带。”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华南新材料研究院首届理事长林元华在致辞中谈到。

 

一期建设期间,材料院先后建成5个中试研究中心及1个公共测试中心平台,引进4个院士团队及40余个产业化团队,累计引进各类产业化人才近500人,为佛山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同时,材料院累计获批纵向科研项目90余项,项目涵盖新型功能陶瓷、新能源电子器件、生物医学材料、环境功能材料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此外,材料院还积极拓展与其他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机会,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与服务,已累计立项横向企业技术开发项目50余项,通过举办新材料产业技术供需对接沙龙、广泛联系商会及产业协会、主动赴企业“把脉会诊”等,精准对接本地企业,服务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000家。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面对归口南海区政府管理的新起点和二期建设的新阶段,材料院将开启全新的征程。

 

二期合作共建伊始,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就取得了良好开端。2024年以来,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已累计新引进高科技产业化项目10个,已签约待进驻项目2个,这批企业年产值预计将超8000万元

 

佛山市科技局、南海区科技局、大沥镇政府与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共同签署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二期合作共建协议。

 

为了扶持材料院继续做精、做优、做强,本次活动上,佛山市科技局、南海区科技局、大沥镇政府与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共同签署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二期合作共建协议。未来,南海区将联合佛山市科技局、大沥镇政府以及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为材料院提供更多扶持与更加细致的服务,进一步强化材料院中试孵化、检验检测等服务能力,支持材料院建成立足大湾区、面向国际国内的一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培育地方新材料产业创新生态,支撑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大沥镇还与材料院签订二期发展场地意向合作协议,支持材料院继续在大沥发展壮大。材料院二期也将进一步发挥人才、技术、资源三位一体优势,吸引更多新材料相关的优质产业化项目落地南海、扎根大沥,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佛山市科技局副局长梁达明致辞。

 

佛山市科技局副局长梁达明表示,期望华南新材料研究院能够继续深化与高等院校、企业的合作,将更多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市科技局也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发展,共同为佛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科技成果重磅发布

新进项目签约落户

 

 

 

现场,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发布多项科技成果,包括二次铝灰资源化装备及工艺处理、绿色化学过滤净化产品、超高速桌面级陶瓷3D打印机等,这批成果瞄准市场需求,服务地方产业,多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活动中,华南新材料研究院还与6个新引进项目正式签约,该批项目涵盖环保科技、大规模科学和工程计算服务、智能制造、水性涂料、物联网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

 

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与6个新引进项目正式签约。

 

截至目前,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已孵化引进50余家科技型企业,其中包含5家高新技术企业,近20家科技型中小型企业,1家企业获批市科技创新团队,5家企业获批区“蓝海人才计划”团队。这批孵化引进企业在材料院的助力下快速成长,年产值已超3亿元。

 

材料院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专家智库的鼎力支持。活动中,林元华院长与王勇区长为冯斌、涂晓鸣等八位活跃在佛山各个领域的清华大学杰出校友颁发材料院二期发展顾问聘书。未来,这些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组成的顾问团队将为材料院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更科学、更系统的战略建议,以及更丰富的资源支持。

 

颁发材料院二期发展顾问聘书。

 

活动上,“高性能低成本轻量化铝合金构件的FAST热成形工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团队”、“中高温复合钎焊材料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团队”两个材料相关科创团队与南海区科技局签约,正式落户南海发展。这两个从事金属材料技术研究的团队落户南海,正是看中南海在新材料产业发展上的实力和潜力。

 

 

 

中试平台加速发力

助推产业升级发展

 

 

 

今年以来,各级政府均十分重视概念验证与中试平台建设,佛山市更是提出打造“概念验证之都,小试中试天堂”的口号。

 

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与本地6家“三基”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本次活动上,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与本地6家“三基”(铝基、铜基、陶瓷基)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将依托材料院中试平台的资源和技术,与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引进、联合科研项目研发与申报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升级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撑南海区铝基、铜基、陶基等新材料产业加快升级发展。

 

一直以来,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搭建高水平、高标准、高效率的中试平台,为南海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材料院于2024年6月被认定为佛山市首批中试平台,并建成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制备改性中试线、膜材料压延流延中试生产线、功能电子浆料中试线、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中试生产线、电子信息材料器件中试线、电池关键材料中试生产线及配套齐全的材料和环境检测平台等,拥有各类科研仪器设备千余台/套,总值近8000万元

 

同时,为进一步推动材料院科技成果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华南新材料研究院还成立有分析检测中心。中心现已获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检验检测资质(CMA),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CNAS认证,其材料测试体系取得了国际认可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可面向社会提供材料检测、环境检测、技术开发、关键技术攻关等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通过分析测试中心及上线“广东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佛山扶持通系统”等平台,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积极推进科研仪器设备对社会开放共享。

 

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仪器设备共享合作签约仪式。

 

本次活动上,材料院还与佛山大学、中科传感(佛山)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签署仪器设备共享合作协议。未来,材料院将进一步推动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并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建设立足佛山、面向大湾区、辐射全国的新材料科技产业中试平台。

 

区长王勇总结发言。

 

区长王勇在总结发言中提出六个“力”:

一、科技改革强动力

推动科技变革、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科技要做排头兵,要能够打头阵。推动科技工作、教育、人才三者融合发展。南海一直是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全国改革的一面旗帜,在科技创新改革中南海已经走在前面,也必将走在前面。

 

二、赋能智造强实力

南海工业总产值已超过1万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00家。要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划铺垫一体,使我们传统优势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的产业都能够融合发展,让制造业实力更强。

 

三、企业核心强主力

目前已建22个创新联合体、拥有33个重点科创平台。以企业为核心,推进全面创新体制的形成,要真正贴近生产需求,解决生产经营中间的困难,在研发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力量,推动产业发展。

 

四、协同高校强战力

近期南海全面深化校地融合高质量发展,已成功举办“万名学子进企业”活动超18场,超7000名高校师生走进南海企业开展实践活动;促成14项校企合作研发项目超过4000万元;推动了超70项的校企合作项目落地;已设立了6个奖学金项目。这是政府牵线搭桥,政校合作最终落实到政企合作及研发成果转化上的体现。

 

五、爱才优才强活力

南海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优秀人才。南海区委区政府全力以赴吸引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优待人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让人才在南海能够有用武之地。近期南海推动人才深入接触企业,深入接触社会,深入参与人文艺术活动,让大家不仅乐业,也能安居。

 

六、创新生态强合力

社会繁荣进步是政府沉甸甸的责任,需要发动全社会一起尊重科技、崇尚人才,共同构建一个幸福美好的环境、构建一个优美的自然生态,构建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南海区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有一流的营商环境,有“雨露充沛、水丰林茂”的科技创新生态,未来,相信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一定能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在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为南海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也相信在“六力”汇聚的合力推动下,南海必将成为大湾区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成为服务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