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技术发展迅猛的当代,轮胎作为汽车唯一与地面接触的零部件,其新技术新方向也备受关注。
非充气轮胎作为一种全新的轮胎品类,逐步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和传统充气轮胎比起来,非充气轮胎不用打气,不怕被扎破,免维护还更加环保,受到了主机厂、轮胎厂以及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同时大家也在怀疑,没有了胎压,采用高性能弹性体来支撑,轮胎的行驶性能到底如何?有没有可能做到跟充气轮胎一致?
由季华实验室智能新型NPT研究团队孵化成立的季华合越科技(佛山)有限公司(下称“季华合越”),是国内首家“节能环保高性能非充气轮胎全产业链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商”。此次季华合越在中汽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对一款应用于乘用车的非充气轮胎(GFR-NPT)的刹车性能、转向好不好控制、坐着舒不舒服,还有噪音大不大这些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测试。
此次乘用车非充气轮胎(GFR-NPT)试验场测试是季华合越首次,也是国内首次,此次测试说明该项新技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一起来看看它实际开起来到底怎么样,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测试用的车和轮胎。
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可对比性和数据的可重复性,本次测试方案的制定参考同规格充气轮胎的测试方法,相关要求如下:
测试结果显示,非充气轮胎的刹车性能和稳定性都很不错,经多次测试,其平均制动距离≤24 米 ,与同规格的充气轮胎相当。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车辆行驶平稳,未出现丝毫偏摆或失稳现象。这主要得益于非充气轮胎独特的结构,它不存在压力分布不均的问题,不像充气轮胎,一旦左右轮气压不均,就极有可能导致车辆跑偏,大大提升了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非充气轮胎在干地操控测试中展现了较为优秀的侧向支撑和抓地力,尤其在转向响应和车道变换时具有一定优势。然而,测试结果也表明其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转向反馈生硬、操控精度和稳定性不佳等方面,以及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差,尤其在破损路面上容易跑偏。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刚度过高与车型的匹配性较差,反应在破损路面上,轮胎的接地面积和变形适应能力有限。针对这些问题,提升产品的匹配性,针对性开发适合车型的非充气轮胎,是可以很大程度实现产品操控性能的优化提升。
由于结构的特殊性,非充气轮胎在舒适性方面表现不如充气轮胎,主要体现在强烈的冲击感、振动隔离差,以及较大的路面和花纹噪声几方面。这些问题源于产品刚度和胎面花纹设计不合理,以及产品质量偏高(簧下质量偏大),导致路面冲击直接传递,振动和噪声难以有效抑制。产品表现在合理预期之内,但问题的解决思路很清晰,降低产品径向刚度,轻量化产品质量以及优化胎面橡胶材料和进行变节距的胎面花纹设计,便可以极大提升该部分性能。
非充气轮胎在惯性滑行通过噪声测试中的表现略高,最终修正值为70 dB(A)左右,与一般紧凑型乘用车充气轮胎的测试结果接近。考虑本次测试轮胎没有对胎面花纹和橡胶材料进行特殊设计,此次测试结果作为其表现下限来看,非充气轮胎在噪声表现方面,可以达到用户正常需求。
非充气轮胎在免泄漏、免爆胎、免维护的主动安全优势前提下,其在干地制动和通过噪声方面可以达到与充气轮胎一致的表现。而舒适性和操控方面的不足,季华合越研发团队也已有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并在快速迭代优化中,相信随着仿真技术、材料科学等的快速发展,乘用车用非充气轮胎的各项行驶性能一定会媲美甚至部分超越充气轮胎。同时,非充气轮胎在极限恶劣工况的通过性、耐用性和适应性均更有优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非充气轮胎会给我们带来更棒的驾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