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自适应机器人拂晓Rizon系列比作是“通才”,那么非夕本次带来的全球第一款自适应并联机器人玄晖 Moonlight则是细分领域里的“专家”。
据介绍,玄晖融入了非夕多年积累的传感和力控技术,结合并联式架构的优化,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力反馈做出实时的调整,具备与 Rizon 系列机器人同级别的精细力控和稳定抗干扰能力。此外,它还拥有强大的适应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可以快速适应操作环境的变化,能广泛应用于更丰富的场景。玄晖自适应并联机器人预计于2023年第三季度推向市场。
在非夕看来,如果想让机器人实现如人手一样精细、灵活的操作能力,仅靠机械臂本身是不够完备的,还需要靠“手”的创新。因此,除了有机器人“臂”的创新产品外,非夕还带来了全新自研的 “手”——通用力控型机器人夹爪Grav系列,此款产品拥有标准版Grav和增强型Grav Enhanced两个版本。Grav系列通用力控型夹爪预计于2023年第二季度推向市场。
有了手和臂后,非夕还发布了完整的通用“大脑”——穹知NOEMA系统,包括了穹知云平台、穹知边缘系统和穹知边缘控制器。用户可以非常轻松地进行AI模型的开发和解决方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数据治理、模型训练、算子编排、方案部署,和维护调试等功能,平台将在2023年6月对外开放注册使用。
发布会上,非夕还以打磨抛光为例,就仿人化的机器人技术,到底在实际场景中可以应对哪些真实需求痛点、带来哪些应用上的优势进行了阐述。
非夕科技首席机器人科学家钟书耘表示,通过大量的研发实践,基于自适应机器人的打磨抛光应用具备多种优势,首先是能够适用更广的需求范围,其次,机器人能实现较为理想的工艺质量,高效地测试和部署。同时,由于自适应机器人本身是软硬件高度集成一体化的力控型机器人,这就意味着非夕的方案不需要加装额外的外部传感器,或是浮动磨头,减少了外部设备损耗和维护费用,让方案更具性价比。
在此次的发布会上,非夕联合工信部装备中心联合共同推出了国内首部《自适应机器人创新发展蓝皮书》(下称“蓝皮书”)。蓝皮书中,对自适应机器人的概念、技术要点,全球发展格局等都做了全面阐述。
工信部装备中心副总工程师左世全认为,灵巧、智能、柔性通用的自适应机器人必将成为未来机器人发展方向,它高度契合制造业企业对于柔性制造的转型需求,其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可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以及细分行业产品质量、生产效能,大大提高应对生产复杂性的能力,也将推动机器人产业链发展和国际机器人价值链的重构。
对于非夕来说,希望借蓝皮书的发布,能联合更多的产业链相关方,一起建立自适应机器人技术发展的行业标准,推动中国自适应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在机器人行业中,往往面临着诸如:复杂应用落地难、测试部署周期长、业务批量复制难等痛点。结合非夕自身优势,非夕在发布会中介绍了面向生态伙伴的核心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