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时代,应用场景创新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手段、新方式。佛山坚持以应用场景创新作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通制约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关键堵点。按照示范带动性、落地可行性、复制推广性等维度,佛山打造一批具有推广价值和带动作用的应用场景,推动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得到市场验证、应用迭代与产业化发展,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以广东欧谱曼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携手,推动3D荧光内窥镜摄像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为例,广东欧谱曼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突破内窥镜产业链“卡脖子”核心技术,成功研发集成3D摄像和荧光导航功能的内窥镜系统,打破进口垄断,实现高端医疗装备国产替代。作为微创外科精准医疗的代表性手术设备,该系统不仅能为医生提供3D纵深感知,还可以提供术中荧光显影导航功能,极大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水平。目前,产品已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规模化应用,并在全国近500家大型三甲医院推广应用。
再如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与广东迈能欣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推动车规级MEMS气体传感芯片、传感器及系统产业化。
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的“车规级MEMS气体传感芯片、传感器及系统的研究和产业化”项目成果,在广东迈能欣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转化运用,衍生出车规级空气质量传感器及车内空气质量自动控制系统(AQS)、车规级MEMS氢气传感器及热失控管理系统、车规级二氧化碳传感器及生命遗留系统等产品。目前,迈能欣公司在南海区建设500平方米场地,含300平方米制造产线,客户囊括国内外多家知名汽车OEM和工业企业。
以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与佛山铂瑞天辰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携手的桩核用纤维树脂材料项目为例,成功制备可切削桩核用纤维树脂材料,获批国内首个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已在全国30多家大型口腔医院实现场景应用。
以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与百威(佛山)啤酒有限公司“AI智能视频分析平台研发及应用”项目为例,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视觉识别技术,具备高性能、低功耗、部署快、算法丰富等优势,在百威全国26个生产基地推广应用,满足人车分离及识别穿戴规范的功能,助力百威打造世界级智能工厂。
以佛山仙湖实验室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Ⅳ型储氢气瓶设计-制造-安全评价一体化平台”项目为例,实现了气瓶从设计、制造、运维的全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提升设计效率,缩短研制周期,增强气瓶商业价值,进入多家整车制造企业供应链,显著提高东凤汽车集团等车辆续航里程和经济性。
以季华实验室(赛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新一代玻璃化生物活性保存技术的研究”项目为例,共同开发玻璃化冻存系统等低温设备实现产业化生产及应用,建成“活体生物样本保存技术转化基地”,该技术在样本组织保存、器官储存与移植、辅助生殖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价值,大力提升临床试验效率和质量,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长隆集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赋能医学研究与药物研发。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市中试产业服务联盟也在当天揭牌。据悉,在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佛山市首批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代表共同发起成立佛山市中试产业服务联盟,旨在整合各方资源,探索建立中试平台成熟化运行机制,打造集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孵化培育、技术应用、技术服务与咨询等功能为一体的非营利合作性组织,服务建成一批高水平中试平台,为佛山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联盟单位8个,分别是:佛山仙湖实验室、季华实验室、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其中,南海区共4个。
南海区累计获佛山市认定备案的概念验证中心为4家,中试平台25家,平台数量为五区最多。同时,佛山市南海区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市场化开放共享机制实施方案已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24年政策试点“揭榜挂帅”项目。未来,南海区将持续以中试为导向,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