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6月19日,佛山市南海区科学技术局举办2023年佛山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规范化管理业务培训,旨在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产业技术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作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南海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力量。”南海区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树青指出,规范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够帮助企业明确科技创新需求,打通企业与科创平台的对接通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培训开讲
打造创新引擎,激活科研动力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依托于行业、领域中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经营和运行状况良好、有稳定经费来源的单位,利用其较完备的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优秀的研发、工程设计和试验的专业化科技队伍,为本行业、领域提供多种综合性技术服务的工程技术创新平台。其对于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自主研发,引进先进技术成果,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交流,培养引进研发人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此次培训特邀众科联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创新学院院长黄丹围绕佛山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动态评估注意事项进行解读与分析,近百位区内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管理人员、科技服务机构项目专员参加培训。
众科联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创新学院院长黄丹解读管理办法。
“市工程中心统一命名是什么?”“市工程中心的组建注意事项有哪些?”“市工程中心实行什么负责制?”培训会上,黄丹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定位、分类,相关政策内容、调整及动态评估指标、方向等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解读与分析,并与现场的参会代表进行互动问答。
“引导创新战略,开发创新能力,汇聚创新平台,链接创新服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宗旨,对于企业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工作进程也具有重要意义。”黄丹指出,企业在建设工程技术研中心的过程中要做好动态评估任务,一是要建立完善研究开发和知识产权制度,提高企业科研成果产出;二是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推出有技术含量、有经济效益的新产品,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三是要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注重产学研结合,与高校和科创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四是要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科技人才培育,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为科研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现场,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业务负责人以“平台打造创新引擎,激活企业科研动力”作主题分享。王韵怡表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整合南海创新资源,目前已汇聚南海24个科创平台,30万项科技成果,超500项科技服务,89个技术经纪人组织,能够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为企业解决技术需求。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新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的重要抓手。
广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发展史最早可追溯到90年代。1991年,广东在国内率先开展工程中心建设工作,经过31年发展,截至2022年,全省已建有省级工程中心6714家,其中,南海拥有298家,占比4.4%,数量在全省122个县级行政区里排在前列。此外,佛山市目前已建有市级工程中心1374家,其中南海有595家,占比43.3%,数量是佛山五区之最。
这与南海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极大联系。近年来,南海区大力推动各级工程中心建设,为国家、省、市工程中心提供相应的扶持补贴;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围绕产业发展的重要需求,搭建条件完善、人才集聚、运行高效、定位准确的技术创新平台;促进企事业单位有组织、可持续开展研发活动、产出研发成果,整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培养行业领军人才,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科技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培训会就是南海积极推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工作进程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以政策解读、活动培训、经验分享等形式为企业在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方面提供更多的发展引导,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提振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南海一直以“真投入”鼓励企业建设成立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前不久,南海召开的2023年产业科技推进大会上,就对一批获得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的企业给予颁奖。此外,根据《佛山市南海区科学技术局关于国家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配套奖励的实施细则》,对被认定为国家、省、市级工程中心的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50万元、10万元的奖励。
接下来,南海将继续联合镇街、平台落实落细“南海科创二十条”,多措并举引导、带动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提供更规范、更具力度的支持,不断激发企业与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助力南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