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高效发动机活塞环联合检测生产线,精度达到±1微米,15片/分钟以上,可代替4个以上熟练工人。
通信光纤耦合器全制动拉制及测试系统,使合格率从86%提升到95%以上,同时一台设备可替代4个以上熟练工人。
贴片电感器外观缺陷检测系统,检测速度达到:1000pps,使检测工人从显微镜下解放,可完成超过15人的工作量。
2023年1月12日下午,“大咖有约”专家大讲堂首期直播活动开讲,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广东工业大学教授王桂棠带来“智能制造中的智能传感识别和检测技术及应用案例”分享,为参会的企业家、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带来一场技术与应用碰撞的知识盛宴。活动由佛山市南海区科学技术局指导,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协会主办。
“‘大咖有约’专家大讲堂是佛山广工大研究院携手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于2023年推出的一档重磅直播活动。”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代表介绍,活动以专家为核心,旨在邀请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省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以及行业知名企业技术骨干等科技领军人才,紧扣产业发展,通过行业趋势或前沿技术知识分享,为企业、科技工作者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共同研讨、相互促进,打造成为聚集科技人才资源,促进科技合作的“新桥梁”。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佛山作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正在积极探索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路径。讲座上,王桂棠教授从什么是智能制造、中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着手,深入分享图像处理、深度学习技术研发成果在传统领域的应用。
“目前我们正在经历工业4.0变革。”王桂棠教授认为,工业4.0时代的智能制造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工厂”,核心是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实现“柔性生产”,关键是信息技术应用实现生产力飞速发展,愿景是解决能源消费等社会问题。
在他看来,工业4.0的实现与标准体系建设密切相关,指引着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方向。为了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交叉重复等问题,我国先后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2018年版、2021年版。
多年来,王桂棠教授重点研究在制造领域应用机器视觉、机器学习、物联网、嵌入式等技术实现智能测控。他认为,智能制造时代的智能测控,是基于CPS(信息物理系统)技术,以机器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实现图像检测与识别、声音检测与识别和数据挖掘。
“我们团队在图像处理、深度学习技术研发上取得一系列成果”,王教授介绍,在信息获取上,采用3D激光与彩色相机传感实现RGB-D多通道信息融合,并通过深层神经网络架构及模型学习方法的创新,设计了物体分类、跟踪、图像分割、实例识别等应用场景的算法,设计模型的精确度保证工业应用的强鲁棒性。
该科技成果已与多家企业合作落地,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关键零件检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冷却组件全自动测量、通信光纤耦合器全制动拉制及测试、贴片电感器外观缺陷检测、不确定场景装卸起重智能测控、智能喷涂测控等领域。
在企业的点赞声中,“大咖有约”专家大讲堂活动圆满结束。参会代表表示,讲座内容充实,实践案例丰富,大大拓展了视野,专家建议精准有力,很有启发。
下一期“大咖有约”专家大讲堂活动将聚焦新材料领域,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