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机器人企业的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机器人。盛正挺 摄
南方网讯 (全媒体记者/盛正挺 通讯员/麦祖荣)到“十三五规划”期末,撬动全社会投入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超过1000亿元;新引进、新成立的机器人企业和相关智能制造企业100家,实现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1万台。3月6日,南海发布《南海区建设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行动方案》,定下了上述目标。
鼓励自主研发
区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
去年10月下旬,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在佛山高新区南海园揭牌。南海提出要通过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应用,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打造一批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助推南海产业转型升级。此次发布的《行动方案》,正是为了有序推动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的建设。
除了上述目标外,南海《行动方案》的目标还包括:完成20个典型领域机器人综合应用解决示范方案,带动全区机器人应用累计达到2万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培育100亿元以上产值大型骨干企业力争达到2家,培育10亿元以上产值企业力争达到30家;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完成市下达任务,全区工业总产值迈入1万亿元大关。
研制机器人,技术是关键,为此,《行动方案》提出“自主创新突破”计划。
除借力中国工程院、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研发机构的创新资源外,南海将设立机器人核心技术攻关专项资金。区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研发工业机器人本体、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项目,以及开发机器人数控系统、应用集成系统等并产业化而形成对国产工业机器人技术支撑的项目给予补助;同时,打造以机器人智能终端+云服务平台为基础的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为工业制造企业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支持建设“互联网+机器人”众创空间、“互联网+机器人”服务平台和解决方案平台等。
根据《行动方案》,南海还将大力引进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军人才落户南海,组建“机器人智库”,汇聚一批国内外机器人名家、知名教授、企业家等建成顾问团队;将引导机器人相关企业组建产业联盟,以产业联盟为牵头,建设机器人专利池,实现机器人技术开放共享和互惠互利,形成自主创新机器人的有力保护。
设立专属园区
对重点龙头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的政策扶持
《行动方案》确定了机器人创新产业园的范围:以狮山镇桃园东路为主线,东起禅炭路,西至佛山一环西线,打造机器人创新产业园。
以此园区为平台,南海将开展专项招商行动,研究全球机器人产业现状,重点引进华中数控、埃夫特等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对重点龙头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的政策扶持;大力扶持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对新注册的机器人企业给予租金补贴和产品销售补助。
“我们做装备、搞自动化,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一位机器人行业内人士曾这样感叹。对此,南海将实施“金融创新融合”计划。珠西装备制造按揭中心已在佛山高新区南海园揭牌,将运用融资租赁(金融租赁)工具解决产业链融资问题。
除此之外,《行动方案》提出成立智能装备投资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利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推动机器人孵化项目、制造基地、技术创新研发、创客服务、公共测试中心平台建设。同时,借助广东金融区股权交易中心平台的“科技板”、“人才板”,吸引机器人初创企业、人才团队、技术项目挂牌融资,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树立应用典型 本土重点制造企业将率先应用机器人
南海制造企业众多,为机器人提供了“用武之地”,《行动方案》也专门提出了“应用创新推广”计划。
该计划将推进典型领域综合应用示范工程。针对汽车制造、铝型材、陶瓷、纺织、家电、家具、包装、内衣等优势产业,率先推动一汽大众、志高空调、坚美铝材等标杆企业,建设20个典型领域机器人综合应用解决示范方案,对率先开展国产机器人生产示范线建设的龙头企业给予政策扶持;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技术改造等方式,支持企业围绕机器人应用为主的全生产线的工业自动化升级改造,从而推动一批产值超百亿元和十亿元的先进制造龙头企业的形成。同时,建设机器人集成创新孵化器,培育一批本地系统集成企业,实现机器人应用的定制化需求,不断完善机器人产业链。
研制需要技术,应用同样需要相应的人才。为此,南海计划依托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市南海技师学院、南海电大、南海职业高中等资源,组建佛山市机器人应用高技能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加强校企人才合作。
根据《行动方案》,南海还将促进机器人企业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引入“一带一路”国际项目落户,以行业协会为桥梁,促成机器人企业与装备企业合作研发和生产智能装备,推动嵌入式机器人智能装备成套出口并鼓励机器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