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分为平面设计类、短视频类、文学类三种类型(详见附件1)。
赛事面向全省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业的科技工作者及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含港澳籍)、在职教师等,年龄、职业不限,可个人参赛,也可2人(含)以上组队参赛(≤5人),根据参赛对象的专业程度及年龄层次分为专业组、大学组、中小学生组3个组别。
专业组:科研院所、高校、科技馆、科普基地、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科技企业等单位从事相关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含教师)。
大学组:全国高校在校学生,包括但不限于高职、大专、本科、研究生等。
中小学组:全国普通中小学在校学生,包括小学、初中、中专、技校、高中等(默认合并征集,细分中学组、小学组评选)。
赛事分设科普作品、优秀组织单位、优秀组织工作者、优秀指导老师4类奖项,具体如下。
(一)科普作品奖
作品按专题分别设置奖项,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证书和纪念品。获奖者将根据年龄等签约进入“广东省科普创作人才库”或“广东省科学小记者培优营”享相关教育、传播等资源。
(二)优秀组织奖
根据选送作品数量、作品获奖等情况评选出“优秀组织单位”10个、“优秀组织学校”20个,颁发证书,并纳入共建“科学传播融媒工作站”体系。
(三)优秀组织先进个人奖
根据组织参赛人数及获奖人数的情况,向在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积分排名前10的个人,颁发优秀组织先进个人荣誉证书。
(四)优秀指导老师
由组委会统计组织单位参赛人数及获奖人数积分排名前20的参赛指导老师,向指导老师颁发“优秀指导老师”荣誉证书,通过推荐成为下一届大赛的科普导师。
本届大赛根据工作安排分为赛前辅导、作品征集、大赛评选及展览应用四个阶段,将依托“广东科技报社·满天星青少年科学素养融媒体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满天星”平台)开展大赛有关工作。
(一)赛前辅导(2023年11月)
为提高科普作品质量,吸引公众、学生踊跃参赛,满天星平台定期面向大众发布赛事指引、科普创作等辅导内容,另有课程设计与研发、科普创作、科学原理、科学家故事等深度公益资源,有需求的单位、学校可通过“科学传播融媒工作站”申报后获取(详见附件2)。
(二)作品征集(2023年11月10日—2023年12月10日)
印发大赛通知,在相关报纸、网站等媒体发布大赛信息,由各单位、学校内部组织初赛,形式自定,选拔推荐参加省赛,通过“满天星”平台征集,填写基本信息、按要求上传作品等。
(三)大赛评选(2023年12月)
邀请专家组建评审专家组,开展参赛作品线上线下评审工作,评审结果将在省科协、广东科技报社官方网站公示公布。
(四)展览应用(2023年12月—2024年2月)
对获奖名单进行网络公示,获奖作品将进行数字化传播,通过省市科普活动及平台,开展作品展览、展示、推广。鼓励优秀组织单位、学校、科技企业、科普教育基地等开展线下巡展。
(一)组织要求
1.主办单位将通过提供资源包的方式开展赛前辅导,请参赛者填写好《科学传播融媒工作站申报表》(详见附件2),资源包将发送至指定位置,自行组织学习(第一阶段限300个单位)。
2.按要求做好优秀科普作品的选拔推荐工作,推荐名额自行安排(≥10份),同一人推荐作品不超过3份,组织填写参赛报名表(详见附件3),参赛信息以报名表为准。
3.大赛不收取任何报名费、参赛费。请于12月10日前在“满天星”平台(http://kejiaofun.com/)上传报名表与作品,关于获奖名单公示、复核审查等信息均通过大赛官网、新媒体平台发布。关注“广东科技报”(微信号:gdkjbwx)了解大赛最新动态以及赛事解读。
(二)评选要求
大赛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建立严格的筛选程序及公开透明的选拔机制,围绕主题贴合度、作品质量等方面进行评选。
(三)宣传要求
结合广东科技报社自身优势,通过设置“大赛+”系列宣传矩阵,包括但不限于抖音、视频号、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对大赛及相关动态进行融媒体宣传,多措并举在相关的报纸、网站开设作品展示专栏。
(四)联系方式
1.广东科技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李健、卢颖
联系电话:13433905234、13326440063
地址:广州市越秀中路125号大院
2.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
联系人:郑迪
联系电话:020-83224979
3.广东省科协科普部
联系人:张奕凯
联系电话:020-83548705
附件1:参赛作品要求
附件2:科学传播融媒工作站申报表
附件3:第十七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报名表
附件下载及原文通知请点击链接查看。
https://www.gdsta.cn/tzgg/content_40289